Matter协议的构成以及未来展望
11月4日,CSA在深圳召开Matter的媒体发布会,算是正式发布Matter1.0协议。作为近几年最热门的智能家居协议,Matter旨在简化制造商的开发工作,并提高消费者的兼容性,实现所有物联网设备互联互通。
Matter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?
Matter本质是一种协议,就类似蓝牙、Zigbee这种局域网标准协议,但是Matter更通用。
一、Matter的构成
1、基于IPv6的设备通信,不同厂家设备相互认识
Matter起源于亚马逊、苹果、谷歌、三星 SmartThings 和 Zigbee 联盟宣布合作组建 Project Connected Home over IP 工作组。IP具有将不同网络技术整合在一起的独特能力,而且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架构,是家庭中融合各种设备通讯的理想平台。不管设备的底层是通过Wi-Fi、thread还是网线进行通信,在应用层都可以实现Matter协议的适配。
基于IP网络,在局域网内(同一个路由器下)每个设备有唯一的IP地址,作为Matter网络的唯一地址且可寻址。借助于唯一可识别的地址,设备通过蓝牙配网加入Matter网络之后,可以通过Wi-Fi的星状网络,通过Thread的Mesh网络,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。
2、统一的物模型,实现不同厂家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
Matter协议在互操作上继承了苹果的蓝牙配网方式,在设备控制方面继承了zigbee协议的标准物模型,最终达到基于IP可以相互认识,但是若需要沟通,则必须说同样的话(方言—普通话)。
目前Matter 1.0支持照明、暖通温控器、窗帘、安全传感器、门锁、媒体设备、控制器和桥接器(网关产品,将其他非Matter设备桥接进Matter网络,如蓝牙、zigbee等)。该品类的产品有个典型特征:功能相对简单、品牌相对较弱、制造商比较分散,对于Matter协议的发起方来说,发起方都是品牌大厂,可以通过标准化的协议,快速补齐自身缺失的产品,但是对于功能更复杂的产品,协议支持可能还需要多方利益的平衡。
二、Matter的价值和意义
对于用户来说:通过一个APP就可以控制所有的智能家居设备,入口更统一,设备之间可以相互联动。在选购设备时,不再局限于单一品牌或少量SKU,可以选择多品牌的心仪产品。
对于制造商来说:无需再维护自己的平台以及开发人员,产品适配Matter之后,就可以同时兼容不同平台的对接,如苹果、谷歌、亚马逊等,减少了SKU接入数量,同时节省了开发成本、制造成本等工作。但是由于数据不在制造商手中,所以物联网对于制造商来说,并不能借助该赛道进行品牌跃升。
对于平台厂商来说:可以专注于平台和核心产品,无需为了全屋智能方案完整性,再去进行大量的三方对接工作,降低了开发难度,避免了重复造轮子。由于用户的品牌惯性,以及对于平台稳定性的要求,同时借助于其他音箱、手机入口,平台厂商会逐渐向大品牌倾斜,大平台掌握用户更多的数据,而智能家居创业公司很难挑战巨头。
三、Matter面临的挑战
1、Matter认证费用高可能抑制生态创新:
为了保证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,所有制造商的成品整机,均需通过matter认证。目前了解认证费用比较高:包含会员费用、样机费用、认证测试费用。该费用类似于苹果的MFI认证费用,在智能家居尚未形成规模情况下,认证费用的成本可能侵蚀了大部分制造厂商的利润。另外,认证费用较高,且按照整机认证来收取,导致厂家在产品迭代方面会更加谨慎,不利于产品创新。
2、协议的完整性:
目前开放的设备品类是属于协议发起厂商(头部品牌)主导的且不影响发起厂商的利益的品类,更多是整合小的制造商的优势,补足大厂的短板。而未来新品类的互通,如大家电、消费电子产品,可能会触及发起厂商的利益,如何平衡各发起厂商的利益,是考验这个机构能力的关键。
3、头部厂商的开放性:
大厂只会将协议作为自有平台的补充,进而完善自有的平台,数据掌握在自己手中。针对平台已完善的品类,是否会全量支持Matter协议是关键,可能只会开放部分功能,而自身平台支持更丰富的功能,进而引导用户使用自有平台。
又或者,表面上开放功能,去完成Matter认证,但是实际该产品不去主动推广,只做为生态的补充,参考之前的zigbee认证推广情况。
四、Matter的现状及前景
Matter的愿景是很好的,希望打破目前智能家居不同设备之间割裂的局面,并且Matter智能家居协议在成立之初就承诺,使用Matter协议的设备将可以兼容Alexa、Google Home和HomeKit生态, 这也是各个巨头愿意大力支持Matter协议的原因之一。目前Matter的标准协议1.0已经发布,谷歌、亚马逊、苹果等巨头本身就是其中的重要成员并且已经率先开始支持。谷歌的安卓系统、苹果的IOS系统,后面都会支持Matter协议。 亚马逊的Alexa音箱也已经支持了Matter设备。所以目前各个巨头对Matter的支持和推动力度还是很大的,Matter的生态还是比较容易起来的。
当然,Matter目前也有一些缺点,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价格较高。Matter产品价格较高的原因,主要有两个方面:
1.Matter对芯片资源占用较高: 由于Matter下层是基于原有的链路WiFi或者Thread协议,上层又搭建了庞大的Matter协议,并且在安全等方面机制比较复杂,导致Matter协议非常吃资源,很多芯片厂家都是在性能最高的芯片上来适配Matter协议。并且Matter产品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,所以芯片和模组的价格也是比较高的。
2.认证成本较高: 不仅要过原有的WiFi或Tread认证,还需要给CSA(连接标准联盟)交钱过Matter认证,并且Matter规定需要使用蓝牙来配网,所以还要过蓝牙技术联盟的BQB认证,这三个认证下来费用和时间的成本也是比较高的。
总体上讲,Matter的发展还是要依赖各个巨头的推动,巨头大力推动,积极接入,Matter前期的生态就比较容易起来,这时候其他的中小厂商就愿意跟进,毕竟做的设备可以直接接入Alexa、Google Home和HomeKit生态还是非常吸引人的。当然如果巨头不再推动Matter标准,那Matter的互联互通就基本没有意义了,厂商也不会为这个而花费更高的成本来开发Matter产品了。目前巨头对Matter的支持力度还是很大的,非常期待Matter能够打破智能家居的碎片化,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。
资讯来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!